温阳这件事儿,该提上日程了!

陈农夫
2020-09-27
来源:陈农夫药膳官网

周二开始,就进入了秋分时节,秋分是个神奇的日子,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而天气也由热逐渐转凉。



温阳这件事儿,该提上日程了!


上周我们聊到痛经,在最后留了个小尾巴,关于寒凝血瘀型的痛经,大家都纷纷发言,说不光自己,连身边的姐妹,大都有着宫寒的毛病。


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也可以说“胞宫寒冷”。


中医中的寒,分为实寒和虚寒

实寒多为冒雨涉水,贪食贪凉等感受外寒所致,体内阴寒过盛,损伤阳气,出现寒的表现。


而虚寒多为因早产、流产等原因导致女性脾肾阳虚,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致使寒凉之气在人体经脉脏腑中积聚,机体阳气不足,温煦能力减弱,机体不得温暖,而出现寒证的表现。



温阳这件事儿,该提上日程了!


实寒疼痛剧烈,拒按;

虚寒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上周我们提到过痛经几个证型的主要证候,寒凝血瘀型的痛经主要表现是: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周期后延,经血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寒客胞宫,血为寒凝,瘀滞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得热痛减;

♦寒凝血瘀,冲任失畅,可见周期后延,经色暗而有块;

♦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

♦舌暗,苔白,脉沉紧,均为寒凝血瘀之候。


老话说“春捂秋冻”,虽然也是没问题的,但是也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既要防止温度骤降,体内受寒,又要避免一下子增衣太多,降低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很多人一到这时候就会有手脚冰凉的情况,这就是咱们之前说的畏寒肢冷,大多也是阳气不足所致,所以今天胡杨推荐给大家的这道吴茱萸板栗羊肉汤,不仅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有很好的作用,对畏寒肢冷患者也有不错的食疗功效。


食材准备:吴茱萸6g
板栗8个
桂枝9g
枸杞15g
羊肉200g


做法:

1、羊肉在水中浸泡片刻再捞出洗净,切成小块,加生姜料酒沸水焯一下备用。

2、板栗去壳洗净,切块;生板栗比较难剥皮,也可以煮熟再剥,或者买现成的熟栗子。

3、吴茱萸、桂枝洗净后,加水煎取药汁;

4、锅内加适量水,放入羊肉、板栗、枸杞;

5、大火烧沸,小火煮20分钟后,再倒入50ml左右的药汁续煮10分钟;

6、最后加适量盐调味。


这道汤味道虽然有些微苦,但是温阳散寒效果相当的不错~



温阳这件事儿,该提上日程了!

吴茱萸
辛散苦降,性热燥烈,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瘀滞,常用于寒滞肝脉之寒疝腹痛、寒凝痛经等证。兼入脾、胃、肾经,能温脾益肾,温中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吴茱萸有小毒,但10g之内的用量是可以的,如果担心毒性问题的话,可以先用甘草煎汤,过滤掉药渣以后再放入适量洗干净的吴茱萸,这样煮过之后就可以消除吴茱萸的毒性了。


板栗
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也是“五果”之一,味甘,性温,归脾、肾、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对肾虚有良好疗效,故称为“肾之果”。《本草纲目》中记载:“
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温阳这件事儿,该提上日程了!

桂枝
味辛、甘,性温,入肺、心、膀胱经,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对于寒凝血滞的痹症、脘腹冷痛、痛经等症,均有不错的温煦作用。


枸杞子
味甘、平,质滋润,入肝、肾经。为滋补肝肾,养血补精,明目之良药。《本草经疏》中枸杞子被誉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益精明目之上品”。因为枸杞有补肝之精血的作用,又被奉为“补肝第一猛将”。


羊肉
味甘、性温偏热,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的功效,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吃羊肉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消化,尤适用于体虚胃寒者。


羊肉、吴茱萸、桂枝有暖宫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板栗、枸杞能滋阴补肾,几种食材配伍同用,无论是实寒还是虚寒,均可饮用


此前也说过了,药物本身是不分男女的,所以阳气虚弱,四肢冰凉,怕冷的人都可以喝。


但是阴虚火旺的人禁用,平素月经过多者建议减少桂枝的用量,或将桂枝改用干姜。



温阳这件事儿,该提上日程了!


出现寒证,一般就会有一个特征,就是得温痛减,这道理很简单,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经前5天开始,到月经来潮为止,灸一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每个穴位15~20分钟,通经活络,调活气血,对于寒凝型痛经还是很有帮助的。艾灸方法的相关文章放入下方链接中啦,大家可以阅读学习。


“十个女生九个寒”,平时多注意预防保健,不要等到疼的不行了,再临时依靠止痛药来缓解,宫寒之人平时食用大枣、阿胶,桂圆,桑葚干等温经暖宫的食物,或者喝些姜茶祛除体内寒气。注意保暖,尤其是小腹和腰部,不要冒雨涉水,受寒受凉。平时也可以用艾叶水泡脚,也有很好的暖宫效果。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正需要依靠自身阳气抵御外邪,所以秋天正应早睡早起,勤加锻炼,协调阴阳,收敛神气,静心宁志,以缓深秋肃杀之气,为冬天打下良好基础!






99%的人还阅读了

同一个秋天,不一样的早晚

温脾暖胃,帮您脱掉脾胃上厚厚的小棉袄!

还有一种“热证”,叫肾阳虚





阅读12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