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药食同源物质,本质为可食用中药材,因兼具药食两用性,历来以食疗、食补和药膳等形式应用于医疗保健。药食同源理念在国人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让一度被“雪藏”的中医文化和中药材重回大众视野,在西医特效药研制成功之前,中药材提前为“战疫”立下悍马功劳,关于中药材治病的报道不胜枚举。
西医代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西药引入以前,都是靠中医救死扶伤。两者各有优势,共同维系着人体健康,缺一不可,但是中药更适合养生滋补,也更符合国人体质。
据调查,在1000名中药材购买者中,70%以上的人是出于滋补养生的目的而非治病。这表示,中药材已经被当做养生滋补品进入百姓日常生活中。而随着国家对“大健康”的重视,更多的人加入到滋补养生的行列中来。对于国人而言,药食同源,是滋补养生的大众之选,更是备受信任的安心之选。
有专家指出,我国中医药不仅要做强,还要进一步做大,在食疗、食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方面作出更多贡献。推动中医药发展应体现时代性和规律性、创造性,重在实效性;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应顺应时代变化的社会需求,注重生活方式的养成,转变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使记载在古籍、文物,中国应用临床在中医药健康方面的智慧生动起来、推广开来。
药食同源物质产业化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第一,药食同源产业既是中国健康产业,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产业,还是新时代快速兴起的产业;
第二,药食同源产业必须规范化发展;
第三,注重创新开发新产品;
第四,药食同源产业化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逐步形成;
第五,药食同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第六,药食同源产业化、科学化企业管理增强。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1909)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有人说吃这些没有用,都是骗人的!其实不然,也许我们食用几天没感觉到变化,但是如果我们坚持3个月、半年、1年、是绝对可以感受到中药材滋补带来的作用。也许某天我们自己会发现,奇怪了,我睡眠怎么好了?怎么不像以前那么怕累,没精神了?怎么今年换季我没感冒没发烧呢?怎么发现我白头发没那么多了呢?我皮肤怎么变的有光泽了呢?我们甚至不知道到底吃了哪样东西起的作用,其实一切都得益于我们长期的坚持与习惯。“药食同源”养生的价值就在于此,中药材治未病的精髓也在于此。
中药治未病,西药治已病。中药可以在没有发病前,通过调理平衡身体,即可阻止疾病发生,同时也避免了疾病发生对身体造成的损耗。“保温杯里泡枸杞”不是空穴来风,日常坚持使用中药材用以食疗养生,不知不觉中已经赶走了许多疾病。
食疗大于药疗,预防大于治疗。在吸纳先进科学进步西医的同时,也能客观的看待中医药价值,守住根脉传承,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深化“药食同源”养生概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价值。
可是,在节奏如此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整日都要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熬煮各种食物养生品,并且也很难辨认市面上各种具有养生作用的食材的品质,导致药食同源养生生活的质量大大降低。不过,幸而有像陈农夫药膳一样的品牌,以食为本,将天然“药食同源”的药物、食物融为一体,形成方便食用的食疗,革新了传统药食同源的养生方式,助力人们开启养生生活。
未来,陈农夫药膳还将继续以食疗为发展目标,给更多的消费者带来口味与养生并重的好产品,也希望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在品尝陈农夫药膳的过程当中,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共同开启保健养生发展的新时代。
99%的人还阅读了
♥陈农夫药膳,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中医药发展迎来高光时刻,“药食两用”开创三餐饮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