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强调“减少病人”以解决看病难问题,到2020年卫生健康委将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一系列政策导向都标志着我国医学界正在经历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未病先防”成为大健康产业的聚焦点,反映了人们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以往“有病吃药”的观念,转变为“未病先防”的新理念,标志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据统计,到2022年,我国健康行业产值已达到10亿人民币,且增长十分迅速。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值将突破16万亿人民币。这一发展趋势表明,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与营养,也意味着以“治未病”为核心的身心健康管理模式将获得广泛普及与发展。
中医主张“上医治未病”,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体系不谋而合。未病先防对应一级预防,已病防变对应二级预防,病后防复等同于三级预防。这三个方面内容贯穿于中医治疗过程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指导原则。防控和救治,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两大工具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理论化水平看,防控医学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我们对“治未病”的关注远小于对救治方式的关注。
防控医学的困境在于其理论化水平差,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此外,由于防控工作的成效往往难以直观体现,使得防控医学在话语权上难以与救治医学相提并论。正如中国有句古话所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防控工作做得越好,疫病不发作,人们可能根本感觉不到其作用;而一旦防控不力,疫病大发作,人们自然更加关注救治问题。
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大部分医生的关注点仍然在治疗疾病上,而非预防。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导致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疗片段化严重,缺乏整合性医疗特色。专科间相互竞争,本位主义严重,专科间推卸责任,让患者疲于来回奔波。先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医学,虽然带来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恶果,如医生对尖端技术的过度追求、医患关系的医技化、医学人性的消失等。
现代医学在技术上的飞速发展,使得医生的兴奋点转向了尖端技术的探索,而病人生命安危的理念在他们心中逐渐淡漠。医生开始离开病床边,其精力花在技术上,技术成为主体,医患关系变成了医技关系。这种转变,使得医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温度和人性。
资本进入医学领域,使得医疗行为变得更加功利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医药公司和医疗仪器公司对技术的崇拜无限制地蔓延,对人体进行技术干预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过度干预,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医学的纯洁性和神圣性。
纪录片中的患者说道:“随便一个癌症靶向药都比黄金贵,购买了3盒帕博西尼,平均一粒一千四百块钱,这几乎是我一年的薪水。”现代医学越来越强烈地受到医药公司和医疗仪器公司的控制,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医生往往为了“方便”,告诉患者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吃药,且终生服药。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
大健康产业不能单靠药物和医院,必须带来全新的彻改模式,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实现预防、治疗、养护三位一体。未来的医生将不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他们将让病人们关注情绪和饮食营养,关注病因和防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未来的一切大健康产业,最理想的结构模式应当是业务收入中,医疗活动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其余的收入来源于预防保健、养生、养老等相关的服务。这种模式将使得医疗行业更加注重预防和健康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在《道德经》的视角来看,真正的无为而治是在做好了预防控制的前提下,变得无为。病人都没有了,不就是真正的无为吗?中医食疗作为“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将在未来大健康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食疗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既美味又健康。这种食疗方式,不仅改良了口味,使得连小孩子都爱喝,还坚守了人类的“健康”防线,是药非药,是食非食,却比药物更温和更有效果。
中医食疗的兴起,标志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全新认识。从1998年成立至今,中医食疗在保障食疗营养的基础上,把“苦口良药”变成“可口良药”,改良后的口味深受人们喜爱。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中医食疗坚守人类的“健康”防线,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健康、更加美味的饮食选择。
17年的研究,创梦23年,中医食疗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能健康养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这种养生方式,不仅改变了养生难、养生贵的现状,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日常饮食的健康管理。
创始人陈老师曾说:“最好的医学可能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唯有观念革新,才能将当下“治已病”观念稳步转向“治未病”。作为一家有担当、有抱负的实力派企业,我们应当持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健康事业提供强劲助力。
相信在未来,在更多拥有相同目标和愿景的企业的推动下,实现全民健康、全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将不再遥远。中医食疗将逐渐走入千家万户,走入大街小巷,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