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主流,翻红的“药膳餐饮”,收割新一波年轻韭菜?

2024-08-30
来源:
从“中医只是伪科学”的质疑,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广泛传播与接受,其中发生了什么?

随着健康意识的高涨和国潮文化蓬勃发展,年轻一代开始热衷于将传统的养生方式与现代生活进行结合。在当下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诸如八段锦、拍八虚、养生茶、祛湿气、拔罐、艾灸等花样百出的食疗滋补和古法锻炼方式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养生大军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其中,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药食同源理念更是因轻松食用即可调整身体健康的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千瓜数据显示,2024年3月-6月,小红书平台上关于药食同源的笔记数量达16.03万篇,引发互动量高达1614万次,行业热度不断高涨。

图片


那么,从“中医只是伪科学”的质疑,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广泛传播与接受,这一转变过程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变迁?炙手可热的药食同源概念到底是什么?在食品行业中将有哪些应用?

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一些中医大家感受到“食”“药”对立的思想冲击后,为保护中医传统文化,才明确提出“药食同源”的概念。

过去数千年从未有人提出“药食同源”,恰恰因为它本就是历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本身。中国人,几乎人人都是半个中医。或许对当中的理论不甚了解,但药食同源的观念早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家支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让中医药加入食品“朋友圈”!

图片


2002年原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附录《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卫法监发〔2002〕51号)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2019年总书记作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19年 第8号)

2020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品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图片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党参等9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23年 第9号)

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总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公告,人参、西洋参、灵芝3种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

由此可见,政策的支持成为药食同源的蓬勃发展的一大推力。细究之下,从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共识等多个层面,都为药食同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图片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华佗、李时珍、张仲景,“食药同源”“应季而食”的中医药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基于如此文化背景,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近年来养生餐饮的热度持续不减。

不过随着中药餐饮不断兴起,一些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餐饮是真养生,还是智商税?这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这也是中药餐饮走红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不少专家、业内人士也直言,市场上一些中药餐饮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从开发“熬夜水““阿胶奶茶”,到打造"养生咖啡”店,再到如今出现的各种“中药+餐饮”业态,背后的趋势是餐饮和传统中医药的融合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入。

但红餐网发现,对于一些中药餐饮商家而言,中医、中药元素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中医+餐饮”的融合方式还浮于表面。

图片


首先,中药讲解剂量,只有适合的剂量才能发挥功效,而那些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等,往往不注重剂量,离开剂量谈药效,那就是“耍流氓”。

其次,中药餐饮的制作者,必须通晓中药材的成分、药理,具备中医相关理论,懂得中药与食品的搭配。但现实中的经营者,恐怕很多人根本没有中医资格,很难达标。

再者,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什么样的中药调理、治疗,应当因人而异。而现实中的消费者,并没有经中医老先生望闻问切,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食品,而是随意购买,怎能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呢?

既然“中药餐饮”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把市场的交给市场,这是最好的办法。目前来说,很多“中药餐饮”主打的还是“文化牌”,这也是其不可否认的优势。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很“卷”,当传统的餐饮与中药实现“双向奔赴”时,其在文化传播积极价值不言而喻。至于其普遍高于普通餐饮的价格,也有“新奇”“创意”的因素在吸引消费者。当然,这样的“新潮”到底能延续多久,消费者是否愿意持续为此埋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被市场验证。

交给市场自净,也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该有的监管同样不能缺席。对“中药餐饮”来说,监管部门同样应延伸监管触角,确保其健康安全。此外,在对产品本身进行监管之外,还需对相关产品的宣传进行约束,比如,其不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只能实事求是地陈述。部分商家将“中药餐饮”夸成“灵丹妙药”,这同样是必须警惕的。监管部门要做的,是确保底线安全,在此基础之上,市场的无形之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唯此,“中药餐饮”这一新兴事物才能行驶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图片


如何判断真正具备食疗的产品?

标准一:满足人体所需营养一定要有营养价值,能够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标准二:甄选有效食材,科学配比产品要想达到食疗效果,必须严格甄选优质的药食同源食材。同时,科学配比也是另一项核心要求。

标准三:历经长期效果验证真正具备食疗效果的产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临床实践的验证。

标准四:赢得用户极佳口碑。食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产品在使用后能否产生积极的变化,即好转反应,是判断其是否真正具备食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针对中药餐饮,该有的监管不能缺席。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延伸监管触角,确保中药餐饮健康安全。此外,在对产品本身进行监管之外,还需对相关产品的宣传进行约束,尤其要防止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监管部门要做的,是确保底线安全,在此基础之上,市场的无形之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图片


商家也要做到合规经营、诚信经营,并把更多功夫用在产品研发与创新上,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也不能夸大产品养生效果、虚高定价。同时,相关各方有必要借中药餐饮大火之机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公众树立科学健康理念,助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号的陈农夫,近年来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中医药和食物为原料,即“药食同源”,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坚守人类的“健康”防线,是药非药,是食非食,不是“药物”,却比药物更温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创梦24年,把中医食疗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能健康养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才是平等的健康。

图片


品牌使命为实现中医科学化,创始人陈老师制定了比医疗更高标准的三大科学中医食养标准:

一是医院检查对照。
二是自我感觉对照(比如;仪器检查不出来的失眠,痛经,头疼眩晕等)。
三是拍照片对照肤色与精气神。

推广行业经营三大标准:
1、禁止讲理论、讲心灵鸡汤,误导顾客消费;
2、禁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营销;
3、禁止推销,让产品自己推销自己。

图片


对于食疗药膳来说,企业重要的不是在经营生意,而是经营人品,因为经营一种精神,而产品就是企业所经营的人品,口碑就是我们的奖杯。所以药膳从来不需要任何所谓专家、牌匾、权威机构的背书,更不需要夸大其词的炒作和营销,陈老师不希望每一个加盟商去骗人坑人,而是要以爱心和慈悲心,脚踏实地去经营一份长久的事业,做一份可传承子孙的长青基业。



阅读2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