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农夫老师一生不讲究出行穿戴、不讲究装修布置,唯一看中的就是情绪管理、饮食补养,按他的说法就是“天下无疾——无病论”。作为他的学生,我秉承了“情欲和营养是疾病的根源”的思想,疾病名称权当作是假象,无论是调养自己还是照顾家人,都运用了中医营养学。
周一到周五,我们的汤店中奉行“吃素”原则,周末吃肉。减少吃肉的数量,提高吃肉的质量。没挨过饿的我们,再次被点燃吃肉的幸福感和惊喜。
吃饭前别赌气,不然容易得胃病。我们中医营养学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甚至可以具体到不同时刻、不同心态、不同情绪下的人。我们吃的、喝的这些食物要讲究食用的量,这叫食饮有节。过午不食,特别是老翁老妪饭量要减少、晚饭吃粥为主,吃饭前不要有情绪。
三两人聚餐的情调,抵不过一群人“抢”饭吃。不争不抢的饭,吃起来不觉得香。农村里的吃百家饭的民俗,搬到钢筋城市中来,丝毫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有种“落叶归根”的浪漫,这大概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能吃百家饭的人亦是愿意分享,有人情味的。父母教孩子要学会分享,他们只是意识到分享的社交作用。其实,分享的价值是关爱,心里有别人,并且被他人看到、被需要,也被别人放在心上。百家饭热烘烘、吃得开心、图个热闹、营养均衡、好消化,病都好了一大半。
中医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强调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我们汤店中,我们遵循了“吃素”原则,只在周末才会吃肉。这种饮食习惯旨在减少对肉类的摄入量,同时提高肉类的质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这种饮食方式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惊喜,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如此重要。
在中医营养学中,情绪管理也被视为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被教导要在吃饭前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愤怒或其他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导致胃病等问题。中医营养学强调以人为本,考虑到不同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态和不同情绪下的饮食需求。我们被教导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遵循“食饮有节”的原则。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午饭后不再进食,晚饭以清淡易消化的粥为主,也要保持心情愉快。
在中医营养学中,与他人分享饭菜也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在中国文化中,吃百家饭的传统民俗被看作是一种分享和关爱的体现。父母教导孩子要学会分享,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更是为了让他们意识到分享的真正价值在于关爱和被需要。吃百家饭不仅让人感到热闹和开心,还能保持营养均衡、促进消化,有助于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营养学教导我们要关注食物对身体和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情愉快,控制食物摄入量,并与他人分享饭菜。这些原则不仅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也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通过遵循中医营养学的原则,我们可以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平衡,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