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医冰山一角:不仅仅是救人,还有“天”和“地”的联系

2023-10-27
来源:

近日,在全国多地的年轻人中,掀起一股去中药房配酸梅汤去秋燥的热潮。在中医院,1.34元一剂的酸梅汤销售异常火爆。有网友调侃:“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继“去中药房配酸梅汤”火了之后,年轻人又排队去中医食疗馆吃饭了!



一方面,因为健康焦虑。饮食失衡、喜欢熬夜、不爱运动、加班久坐等等,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在长期的压力、焦虑和不良习惯中,痘痘、失眠、脱发、肥胖、抑郁等种种问题开始浮现,成了让年轻人烦恼的亚健康问题,再加上经历过疫情之后,年轻人对自己的健康也尤为关注。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焦虑。此前,“全是科技与狠活”成了很火的“梗”,背后是“日常食物中的添加剂”引发了大众一直以来的食品安全焦虑。


而纯天然无添加剂,没有奶茶的植脂末、糖精的中药酸梅汤和食疗药膳自然成了年轻人的新宠。酸梅汤等中药茶饮和养生药膳受到追捧,彰显了中医药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表明年轻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信赖。



当然年轻人养生潮的流行,也离不开“中医热”的推动。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理念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千百年来,中医只是用于治疗救人,从全局的层面上讲,我们只看到中医的“冰山一角”而已。今天我们用中医的角度来谈谈“人与自然”,“人与能量物质”以及“中医营养学”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


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理论从天地人三者关系出发,注重整体观,强调人自身是一个整体,同时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理论和中医整体观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一部分就来自中医。从本质上来说,中医与系统科学高度相关,两种学科可以互相借鉴,推动发展。



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世间万物,就是由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组合的,相当于“天”和“地”的关系。大自然有形物质可以是山川、河流、雨水等;在中医里有形物质可以是药材、食物等;大自然无形物质是森林里的天然氧吧、空气等;在中医里是体内阴阳之气、精神、能量等。



有形物质承托无形物质,从无形物质中的提炼、升华,转化成人体有用的营养成分,进而获得健康。无形物质依仗了有形物质的生命力配伍,塑造出结合的有形物质,承载生命力能量。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如同一个人的“躯壳”与“灵魂”的关系。


中医除了是一门医学,还是一门营养学!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饮食对于人体而言,如同空气、阳光般重要,是人体的命脉,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物质。女人在怀孕时要补充营养,叫做“一人吃,两人补”,坐月子的时候更要进补;一般人病愈后要进补,平时也要进补。



以“药食同源”理论和文化为基础,“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质的概念逐渐明晰起来,一般称其为“食药物质”,也就是传统上具有作为食品的食用历史且列入“药典”中的物质。


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号的陈农夫,近年来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中医药和食物为原料,即“药食同源”,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坚守人类的“健康”防线,是药非药,是食非食,不是“药物”,却比药物更温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创梦24年,把中医食疗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能健康养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才是平等的健康。



当把中医食疗技术做到胜过中医,快过西医药,那只需要玩着玩着经营,不忽悠不搞概念,让中医回归本质,向世界宣告,效果慢是人不行,请不要让中医背黑锅,让产品“说话”才是正道,中医食疗效果比西医药快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到之处都那么得人心,这就是我们可以玩着经营人品的原因。


所以创始人对现在的部分中医有三个鄙夷之处:


鄙夷那些说中医效果不好的人们。中医是效果最快的,慢的只是人而已,只是方法没有用到而已,如果数落咱们自己的中医文化,好好的国粹都被你们给糟蹋了。


鄙夷崇洋媚外的西医之流,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岂是西医能的。中医不仅可以治疗救命,还可以“预防”“养生”真正做到“防-治-养”西医能吗?先人说过,莫向外求,把咱们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就能为国民造福。



鄙夷墨守成规的按部就班的当坐班中医。虽说当中医能治病,但是“防未病”比治病更重要只有把“防未病”做好了,才能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宏愿。


如今,中医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学习和研究。其“治未病”的理念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医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观和生活方式。


阅读1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