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韩国政府5日通报,截至当日下午4时,韩国新增32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6088例,累计死亡42例。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什么开始肆无忌惮的在全球持续蔓延扩散开来呢?而中国为什么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的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了?
答案就是中医药。
中医药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抗“疫”主战场上积极攻敌。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在救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推广有效方剂跟药膳,只要不舒服,不健康,第一时间要选用中医药。
中医又叫食医药膳,自古有“药食同源” 人们把苦的、难吃的称为“药”,美味的,好吃的称为“食”,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饮食养生习惯。
因此食医药膳又有“万物皆药”的说法,人们将药膳按身体的需要,科学的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从而对人体做到七分养、三分治。不但可调整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泉源不竭,精血充盈,同时还可以使人的机体功能自然健康不衰减。
药膳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对五脏和气血的养护,此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使得我们的肺脏承受了很多本来不应该承受的重担,遭受了从未有过的伤害,导致人的呼吸困难,进而使人失去了生命。
而食医药膳汤根据五脏的特征、喜恶,从疫情一开始,就尽量卸载五脏的麻烦和干扰,使五脏各司其职,让人身体健康长寿。
食医药膳自古有“良药苦口”之说。所以很多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这也是食医药膳在以往普及的时候不能大面积、大范围的进行,跟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使然结果有直接关系。
食医膳食专家陈农夫在17年的研究中,就发现了食医药膳不能全国普及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使然。所以他认为食医膳食应该是:“吃胃的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最后空出来的是人生最高的一分智慧”精辟的论述。
陈农夫药膳最大的特点是把“良药苦口”变为精致和美味的“良药可口”,从食物原料的选择,到烹调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化,到食用器物的精美等无一不体现出其精致之处。
为了让人们真正的健康,他将食医融入人们的一日三餐,让人们在一日三餐中获得健康每天一点点。
而此次疫情,就是由于中医运用天然食物的健康功能,跟药物的“寒、热、温、凉、辛、甘、咸”八个方面,再加上炮制方式分别归到人体的脏腑跟十二经络,以补充人体的五脏之气,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反之,元气尽则死亡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