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农夫中医文明村发布“村规”:共建共享,拒绝负能量

2025-07-03
来源:

陈农夫中医文明村正式发布《文明村规》,以“共建共享、共生共产、共荣一家亲”为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行为规范与共享机制,旨在打造一个摒弃负能量、强调实干精神的理想社区。该村规不仅明确了村民的行为准则,更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村民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理念,为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创新样本。

图片

一、核心条款:禁止质疑与消极思维,倡导身教示范

村规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质疑、消极思维及负能量行为,包括对村庄事务的怀疑、挑刺或自视为“上帝”的优越感。这一条款的背后,是文明村对“身教大于言教”的坚持——村民需以实际行动成为榜样,而非依赖口头批评或抱怨。例如,村规强调“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心口如一”,要求村民通过日常行为感染他人,而非通过语言争论。

此外,村规明确拒绝两类人群:

对村庄理念持怀疑态度或带有负能量者;

挑问题、找事且自以为是者。

文明村认为,真正的进步源于共同奋斗,而非无休止的争论。这一条款虽引发争议,但村方强调其目的是维护社区的积极氛围,避免“内耗”。

图片

二、共享机制:全方位服务,减轻居民负担

为践行“共建共享”理念,文明村推出七大共享原则,涵盖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创业等领域:

免费住房与物业管理:村民无需承担购房或物业费用,居住成本归零;

免费课外教育培训:为儿童提供兴趣班、辅导班等高质量教育资源;

免费农业与社区养老:居民可参与农业活动,享受自给自足的乐趣,同时获得专业养老服务;

免费共享办公与商铺:创业者可免费使用办公场所和商铺,降低创业门槛;

免费医疗:提供日常体检与疾病治疗服务,保障居民健康;

免费中医食养:村民需承担每日三餐的中医食养费用(约4000元/月),但村方强调食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村民通过自身努力赚回费用;

5S自律管理:要求村民每日打卡记录,培养自律习惯。

这些措施显著减轻了居民的经济压力,尤其为乡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村民可通过村内创业项目(如民宿、教育、种植等)实现经济独立,甚至反哺村庄发展。

图片

三、准入机制:以“善”为核心,筛选价值观契合者

文明村对村民的筛选标准极为严格,核心要求包括:

善良且有能力者:可获得免费扶持;

善良且有钱者:需缴纳一定分成,但可享受免费资源;

善良但没钱但有项目资源者:可获得资源扶持;

认同“为人民服务”理念:需乐于奉献、参与公益事业,并承担儿童课外义务教育的责任。

此外,村民需遵守每月至少26天的5S管理,并通过自媒体公开行为记录。这一机制确保了村庄的价值观一致性,但也引发外界对其“理想主义”的质疑。村方回应称,文明村并非“扶贫村”,而是以“善”汇聚善,拒绝“躺平”与贪婪心理。

图片

四、争议与反思:理想主义能否落地?

文明村规的发布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其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村民自我约束,减少了“搭便车”行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反对者则质疑,禁止质疑与消极思维是否过于严苛,可能压抑村民的合理诉求。

对此,村方强调,文明村的核心是“以行践言”,而非追求完美。例如,村规鼓励公开解决矛盾,倡导“公正与透明”,并通过“日行一善”等活动强化村民的责任感。此外,村方表示,文明村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规则。

图片

五、未来展望:从“理想村”到“样本村”

陈农夫中医文明村的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村落模式的颠覆,更是对未来社区治理的探索。其通过共享机制减轻居民负担,通过准入机制筛选价值观契合者,通过5S管理培养自律习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然而,理想主义的落地仍需面对现实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免费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如何避免“筛选机制”演变为排斥异己的工具?这些问题需要文明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陈农夫中医文明村的村规,既是对传统村落治理的革新,也是对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回应。在“共建共享”的旗帜下,村民们以行动践行文明,以善意汇聚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健康、无负能量的理想家园。这一实践能否成为乡村振兴的范本,仍需时间检验,但其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