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身、律心、律行为,才是对生命健康更高级的需求

2025-06-20
来源:

在当今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一波又一波时髦的保健风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恰似一场永不落幕的商业闹剧,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保健品行业宛如一个深谙人性弱点的商业巨兽,精准地抓住了不同人群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恐惧与渴望: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他们渴望用保健品来延长生命的长度;小孩承载着家庭的未来期望,家长们生怕孩子智力发育不足,于是将保健品视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女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保健品成了她们对抗岁月痕迹、保持青春容颜的秘密武器;男人在快节奏的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身体的担忧让他们对各类保健品趋之若鹜。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保健品只是收割中老年人“智商税”的工具,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在当代青年热衷的种草平台上,明星与网红犹如双面间谍,一边用华丽的辞藻和看似真诚的推荐,将保健品包装成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一边却在背后数着因消费者盲目跟风而流入口袋的巨额财富。保健品的“智商税率”丝毫不比90年代低,人们花费大量金钱购买这些所谓的“健康神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抚平因熬夜、过度劳累、不良饮食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恐惧与不安。他们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羔羊,将保健品当作照亮健康之路的明灯,却不知这明灯背后隐藏的是商业利益的巨大陷阱。


图片


中国保健品营销有着一套“经典打法”——恐吓营销、广告投放、专家站台。


恐吓营销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刺痛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让他们在恐惧的驱使下乖乖掏钱;


广告投放则如同一场铺天盖地的视觉盛宴,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个角落不断轰炸,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保健品的“神奇功效”;


专家站台更是为保健品披上了一层权威的外衣,让消费者深信不疑。如今风靡的 KOL 营销,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的保健品行业就已被运用得炉火纯青。那些所谓的“专家”“达人”,不过是商家手中的提线木偶,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地推销产品。这种过度营销,无疑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无情践踏,它将消费者当作待宰的羔羊,肆意剥夺他们的健康和财富。


当我们抛开那些所谓的权威站台、专业包装以及盲目跟风的行为,普通大众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养生信息中,判断养生方法是否靠谱呢?其实,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它能否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效果是否在每个实践者身上都有实实在在的体现,以及效果是否可视化。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灯塔,我们不能被那些虚假的宣传和华丽的包装所迷惑,而要凭借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去寻找真正能为健康保驾护航的“真经”。



医生常常告知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且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看似权威的话语,却让无数患者陷入了绝望的深渊。然而,慢性疾病真的不可防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只要我们能够从源头上进行干预,改变不良习惯,就有可能预防甚至逆转慢性疾病的发展。

那么,慢性疾病究竟该如何防治?大健康理念是否可信?其公信力又该如何体现?该用怎样的理论来指导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如何让养生既有理论支撑,又能切实落地实施?



陈农夫食疗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健康的“大”,应涵盖律身、律心、律行为三个范畴。


“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的奥秘。


简单来说,“精”代表着细胞营养,它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同高楼大厦的基石,支撑着身体的正常运转;


“气”关联着气机经络,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如同一条条无形的通道,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与和谐;


“神”则象征着精神能量,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如同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图片


要实现健康,需夯实根基、循序渐进,先调整细胞营养,再辅以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指导,从而增加精神能量。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人体健康的完整体系。


细胞营养是生命的根基,主要来源于食物。从自然饮食中获取细胞营养,无疑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食物中既有有形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它们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构建身体的原材料;也有无形物质,如食物的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等,它们调节着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现代科技虽能提取食物中的有效成分,但对于食物的四气五味却难以把握,这就好比只看到了树木,却忽略了整片森林。饮食有节、营养均衡,体内代谢才能正常。生病往往与矿物质或维生素缺乏有关,糖类和脂类在体内大量淤积,再加上食用与自身体质不匹配的食物,就容易导致身体营养失衡,影响五脏功能。对于细胞营养出问题的人来说,此时去健身、练瑜伽、打太极、站桩等,很难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比如抑郁症患者,其病因或许并非单纯的情志问题,而是营养障碍。


图片


大脑的正常运转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支持,当细胞营养不足时,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情绪调节失衡,引发抑郁症。就连清心寡欲的佛家大师,也可能因细胞营养不均衡,无法很好地代谢糖类而患上糖尿病。这充分说明,一味强调心性修炼,却忽视身体营养的护养,终究是“无根之水”,难以长久维持健康。


社会内卷日益严重,人们在生活、事业、婚姻、亲子关系等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形成了诸多恐惧、担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导致人体气机运行失常,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引发一系列病理状态。大怒之人,会面红耳赤、青筋怒张、横眉立目,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野兽,甚至头痛脑涨、呕血,这便是“怒发冲冠”的真实写照。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怒伤肝,肝主疏泄,当人发怒时,肝气上逆,气血运行紊乱,就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而胆小怕事者,若过度惊恐,会出现面色苍白、呆若木鸡,严重者甚至二便失禁,这是恐惧导致的气陷于下。恐伤肾,肾主封藏,过度惊恐会使肾气不固,气机下陷,从而出现这些症状。



在夯实细胞营养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重调节情绪和气机经络,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尝试用“快乐人间的思想自我催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听激情的歌并大声唱出来,让音乐的力量驱散心中的阴霾,以此缓解紧张焦虑,放松身心。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慢跑有助于疏通气血经络,升发阳气。每天早晚各坚持慢跑 30 分钟,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营养的代谢,让身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这句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心理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心病还需医心,如今,我们去医院就医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病人话还没说完,医生的化验单就已经摆在面前。随着智能自动化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患之间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少,医学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冰冷。吃药、输液、手术……


医学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流水线作业,不能过分强调技术。人不是汽车,医院也不是修理厂。我们应让病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以提升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为主要目的。因此,大健康需要将“人情味”融入治疗之中。医生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身体疾病,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用温暖的话语、关切的眼神和耐心的倾听,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图片


日行一善,多怀善良之心,在生活中学会感恩、不求回报、成就他人。多说好话、多做善事、多看到他人好的一面,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变得友善起来。这是因为,你种下了善良的因,收获了友善的果。善良就像一颗种子,当我们把它种在心田,用爱和关怀去浇灌,它就会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足够的精神能量会促进细胞营养代谢,充足的细胞营养也会帮助增加精神能量和智慧开悟,这正是中医所说的“心病先治身,身病先治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氛围对人的体质、健康乃至心态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在负能量的环境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负面影响,就像被阴霾笼罩,心情压抑,身体也会逐渐出现问题。比如,在一个充满争吵、勾心斗角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往往会感到焦虑、不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而如果想远离癌症等疾病,首先要远离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主动投身到良好的环境中去。健康的环境氛围,对人的健康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陈农夫天使社区秉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营造出积极健康、互帮互助的氛围。在这里,人们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追求健康和幸福。


图片


邱少云在战场上,凭借强大的精神能量,即便全身起火也能坚持一动不动,这充分展现了精神能量的巨大作用。这种能量看似无形,却能滋养个人,更能影响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无坚不摧。它就像一股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周围的人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在养生领域,各种“大师”层出不穷,一个林光常和张悟本倒下了,还有无数个活跃在“第一线”或准备“出山”的人。他们就像一群狡猾的狐狸,利用人们对健康的渴望,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骗取人们的信任和钱财。然而,我们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辨别真伪。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拥有这样的“慧眼”,在寻找正确养生方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拨开保健品营销的迷雾,探寻大健康的真谛,拥抱真正的健康生活。



阅读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