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去资本化乡村共生体”的乡村振兴创新实践
呈递单位:山东陈农夫中医文明村项目组
报告日期:2025年6月
一、项目定位:响应国家战略的破局性探索
(一)使命与愿景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易”智慧为内核,打造全国首个“三去三回归”乡村振兴样板:
• 去商业化:回归互助共生的经济本质
• 去资本化:回归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
• 去功利化:回归生命觉醒的教育本真
(二)政策契合点
深度对接“共同富裕”“中医药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国家战略,探索集体经济共享机制、中医生活化应用场景及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
二、核心创新体系:重构乡村发展底层逻辑
(一)民生经济模式革新
1. 去中间化生态链构建
针对传统商业中营销、物流成本占比超60%、资本收割导致贫富分化等痛点,文明村通过三大举措破解:
• 以线下社交平台替代线上交易,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 推动村民技能互换替代商品购买,构建“零溢价”物资流通体系;
• 设立透明资金池,确保收益100%反哺民生,实现生活综合成本降低70%,并提供免费住房、养老、教育、创业等支持。
2. 实体支撑载体
• “天使之家”共享枢纽:集成物资认证、技能交换、需求匹配功能,打造社区经济微循环中心;
• “长者互助院”:建立“低龄服务高龄”的互助养老模式,实现老年群体社会价值二次创造。
(二)公共服务体系重塑
1. 三维教育生态创新
突破传统教育功利化困境,构建“文化筑基+实践育人+生命教育”三维体系:
• 文化筑基: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与现代科学研讨,培养文化自信;
• 实践育人:依托社区经济运营与农事体验,培育“知行合一”生存能力;
• 生命教育:以生活场景化教学强化感恩、利他与心理韧性培养,阻断“唯己主义”人格形成。
2. 中医健康管理体系
秉持“未病先防”理念,践行“心光明则身健康”:
• 研发“五行五气灵识管理”等中医食养方案,建立村民体质辨识数据库;
• 实行医疗服务与经济效益脱钩机制,为长者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推动“治未病”理念落地。
(三)文化资本双轮驱动
1. 文化传承活化
拒绝形式化国学传播,将“勤劳奉献、助人为乐”纳入日常行为准则,创新传承载体:
• 建立“亦师亦友”成长社群,打破传统师生层级,构建平等学习生态;
• 开设田间地头“流动课堂”,在农耕实践中诠释《论语》等经典智慧。
2. 资本治理创新
构建“村民资本共治池”监管体系:
• 设立准入审核委员会(村民代表占比≥60%),严把资本入口关;
• 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动实时公示,确保透明化运作;
• 强制要求收益的80%以上反哺民生,构建“资本防火墙”防止外部掠夺性开发。
三、实施进展与规划蓝图
(一)首期建设成果(2025-2026)
• 基础设施:建成长者院、天使之家、中医文明广场、未来科学实践基地、智慧农田等设施,服务覆盖300户村民;
• 资金治理:1亿元资金池投入运营,实现月度使用情况100%公示;
• 数字赋能:社区生态APP完成内测,支持物资调度、健康管理等12项民生服务功能。
(二)二期发展规划(2026-2028)
• 空间拓展:辐射周边30多个村落,形成“中医文明群落”协同发展格局;
• 模式输出:编制《乡村共生体建设标准手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
• 产业升级:建立“社区生态产品”区域认证体系,打通高端市场渠道。
四、政策支持诉求
恳请将本项目纳入 山东省乡村振兴创新试点项目库,并在以下方面给予指导:
• 土地利用:优先保障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项目承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 文化认证:纳入省级“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年开展公益研学活动不少于50场;
• 医疗政策:批准中医食养方案试点,支持建立健康数据共享平台;
• 资金监管:建立“政府指导+村民自治”监管机制,项目开放审计接口并接受年度第三方审计。
五、社会价值评估
(一)经济价值
• 创造“低成本高品质”生活范式,试点期内预计节约村民生活支出超2000万元;
• 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社区生态产品年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
(二)社会价值
• 构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青有优创”的全龄友好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型;
• 减少政府公共服务兜底成本,形成“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文化价值
• 形成“日用即道”的传统文化传承样本,年辐射教育人群超1万人次;
• 为全球乡村发展提供“去资本化”的中国方案,助力文明型国家建设。
结语:山东陈农夫中医文明村以系统性创新破解城乡发展困境,致力于成为“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相统一”的现代化乡村实践样本。期待与各级政府携手,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